解释:跷脉包括阳跷脉和阴跷脉,跷通蹻,属于奇经八脉。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性疾病,主要侵及脊柱关节、骶髂关节以及外周关节,并且还有关节外表现如眼葡萄膜炎、主动脉损害及心脏损害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证候特点与跷脉有密切相关性。
所累及的组织器官与跷脉相关
病位在跷脉所循行的部位 跷脉分为阳跷脉和阴跷脉,各自有循行部位。“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上外踝上三寸,以跗阳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至目内眦”;《灵枢·脉度》曰:“(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属目内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出现的外周关节炎,主要累积的是下肢大关节如髋、膝、踝关节,肩关节也有受累,10%~30%的患者出现眼部炎症,还有相关性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增高等等,这些组织器官都位于阴阳跷脉的脉络循行部位。
病位与跷脉经气相通的正经循行部位相关 阳跷脉,乃足太阳膀胱经之别脉。“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奇经八脉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为:《灵枢·经脉第十》:“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从巅入脑络,还别出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如循旅,……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可见,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及的脊柱关节、骶髂关节等主要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
阴跷脉,是足少阴肾经之别脉。“(阴)跷脉者,少阴之别。”(《灵枢·脉度》)足少阴肾经的循行为:“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别出跟中,……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从肾上肝膈,入肺中,……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灵枢·经脉第十》)。因此,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后期出现的心血管系统、肺脏系统、肾脏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病变均位于足少阴肾经所循行的部位。
临床表现与跷脉相关
与跷脉基本生理功能相关 跷脉的基本生理功能为:一是主司肢节运动,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肌肉运动的功能。二是主管眼睑开合,具有濡养眼目和主司眼睑开合的作用。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中轴关节及四肢关节,并常波及其他关节,主要影响人体的关节功能,造成人体畸形及残疾。同时,在其早期症状中,反复出现的急性葡萄膜炎或虹膜炎,是最常见的关节外症状。
与跷脉病候相关 《难经二十九难》:“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就是说阴跷脉气失调,会出现肢体外侧的肌肉弛缓而内侧拘急;阳跷脉气失调,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
在四肢上有八个经穴与八脉相通,其中申脉通于阳跷,主治腰背强直,癫痫,骨节疼痛;照海通于阴跷,主治咽喉气塞、小便淋沥,膀胱气痛等等。所以,腰背疼痛、强直,骨节疼痛,目病,癃疝,睡眠异常等等都是跷脉病候,也都是强直性脊柱炎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跟腱附着点炎、眼部病变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临床症状或反复出现的临床表现,则是发生于阴阳跷脉的起始部和最终交汇处。
与跷脉经气相通的经络病候相关 阴阳跷脉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之别脉,故于此二经是经气相通,病候相关。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病候为:“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国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强直性脊柱炎累及中轴关节和外周关节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足少阴肾经所主证候为:“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目荒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灵枢·脉度》)。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发展后期出现的心、肺、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眼部病变引起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等。
成都强直研究院医生表示:强直性脊柱炎从病因病机、证候特点以及疾病转归上都与跷脉有密切相关性。我们应当积极去探索和研究从跷脉论治强直性脊柱炎,以丰富和促进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