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关节的进行性破坏,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导致残疾。在我国,RA的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是个不可小视的数目,但是在RA疾病的认识程度,及时、准确的诊治水平等方面,都是远远不够的。
为何要早治疗RA的关节致残风险随着病程的延长而提高,数据显示,我国RA患者病程在0~1年、1~5年、5~10年、10~15年及大于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5.4%、18.6%、43.5%、48.1%、61.3%,致残率从5%提高到61%。RA的病程越长,关节的破坏力度越大,一般发病最初首发上肢关节、小关节,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会累及下肢或大关节,最终造成全身关节的破坏,丧失正常功能,导致残疾。因此,及早诊断及早期给予有效治疗是防止致残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早期治疗的疗效也显著优于延期治疗。我国一项随访跟踪调查研究显示,关节肿痛、各项炎性指标在发病6个月的患者中改善更明显,身体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比6个月之后干预的患者高。
何为早治疗?早期强化治疗、实现达标是RA的治疗原则。早期强化的意思是快速的实现治疗目标,尽可能缩短达到疗效的时限。而达标治疗中的目标是指达到病情缓解的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将炎症或病情活动度降至较低水平或达到临床缓解。目前多数指南推荐的治疗目标为:较低疾病活动度或维持疾病临床缓解至少6个月。研究表明,RA在发病最初1~2 年内进展较快,50%患者的关节软骨及骨破坏在此期发生。并且RA在发病后六个月内为较好治疗的窗口期,如能在此阶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则可以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临床预后。
如何早治疗?RA治疗较好“时间窗”概念的提出是RA治疗理念的一次重要性变革,而临床中往往有较多患者由于对早期症状未予重视,或是诊断手段的选择不当,以及早期治疗疗效不佳等等,错过了重要的较好治疗期,最终导致关节变形等悲剧的发生。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早期诊断。RA早期症状隐匿,临床中应抓住关键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尽早确诊诊断,才能为及时缩短治疗时间窗,在疾病刚开始的一个时间区域内,施行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A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糖皮质激素以及生物制剂和植物药制剂等。但目前约有1/3患者对上述治疗无效,且强化治疗带来的各种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使许多患者无法长期坚持治疗,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十年以来,RA的治疗方案一直在进步,早期-强化-达标治疗原则的引入和全新治疗药物的加入,更规范了RA的诊疗行为,也使患者的治疗方案多了更多的选择。
托法替布于2017年在中国上市,并被纳入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指南,被推荐用于治疗传统DMARDs应答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托法替布是一种新型治疗RA的小分子口服靶向药物,作用细胞内的JAK通路,影响多个细胞因子的产生及促炎作用的发挥,改善关节炎。
前期研究中,托法替布的快速、强效、安全均被证实。对于传统DMARD药物或TNF抑制剂治疗应答不佳的RA患者中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托法替布联合MTX或传统DMARD药物显著改善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生活质量和疾病缓解率。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